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90427 台中明覺法堂 時間:108年04月27日,19:30~21:00 地點:藍陽花園(台中市西屯區朝馬路601–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學員們:師父好!    師父:大家好!請坐。    學員們:謝謝 師父!    師父:三際當中,諸佛世尊於十方一切剎土當中無不闡述所謂的諸法實相。那麼諸法實相也涵蓋了、含攝了所有一切的理、事、體、相、用、因、緣、果,這簡言之也就是我們的宇宙人生真相。然而宇宙人生真相也不是只有我們現在認知的這個小小宇宙,而剛剛講到諸佛剎土當中……那個十方剎土也就是涵蓋了所有的一切的存在。    那麼我們依我們人類的思維要去瞭解一切的存在實屬不易,因為我們的知見有一種制式,也就是我們的一種模式、一種規律,而這一種規律並不一定是外在與我們不相吻合的這一個世界當中的運行規律。我們就濃縮在一個小的世界來講好了,就以我們地球,所有不同領域的人他的模式也不一樣,尚且生命也不是只有以人道的這一個人生的存在在運作。那麼剛剛講說所謂理、事的一種關係,那這一些諸法實相講到最後,說穿了也就是回歸到一個「空」字,所謂的「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那一種無生之生是謂真生,也是匯歸無生!    那麼這些諸佛世尊祂們在闡述的用詞亦猶有所謂俗說、真說的一種分野,這一種分野也因應所有一切眾生所謂的歧見而設置。這一種東西就像一面鏡子應對一切照鏡子的這個物像一樣,有物像,鏡子顯像,若沒物像,鏡子不顯像。那麼我們光是從這一個有為物質都很難理解,當我們去理解鏡子沒照到我時的那個樣子的時候,你也很難理解,對不對?那你得要站在鏡子前面,你很清楚:「欸,鏡子它的畫面就是這樣子嘛」。那麼你也可以從側面去看看鏡子,它側面可以照到非於你存在的那一些物像,那你又會以為是那樣的樣子,可是你稍微再變一個角度,你眼睛所看到的鏡子又是不一樣的畫面,所以,以此思維也是一種重重無盡,它也是一種出生無盡。    所以,我們的自性出生無盡,我們的妄見也出生無盡,所有都在無盡的這一種理路裡面運行發展,那麼發展到極處,它之所以是無盡,也因其本無,講穿了無一物,所以又顯一切萬物。這一種所謂真諦上的一種指引的說法,我們世間人如果用著制式的執著、分別要去探索的話,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障礙,那麼障礙是化除不了障礙的。所以佛家常告訴我們:「以妄解妄,了不可得」!依妄解妄,它勢必又延妄~延伸所有的虛妄,那這個虛妄的總合也不離一個真性,這些概念是一個學習佛法的人勢必要契及到的一個課題。    當然,不是只有我們曾經在接觸學習成長的這些眼前的議題,好比說這些生老病死,對不對?最常常來找我們請教問題的無非就是這種所謂事業怎麼辦啦、身體怎麼辦啦、婚姻怎麼辦啦、感情怎麼辦啦,都是這種問題,所謂要找哪一類的工作啊,「師父,我是屬於金、木、水、火、土的哪一類啊?適合找哪一類的工作啊?」(師父、學員笑)對不對,「師父,我是屬於哪一類形式的人啊?我適合找哪一類的對象啊?」甚至有來合八字的啊!(學員笑)就是說,我們也不能跟人家搶生意嘛,對不對?(師父、學員笑)要合八字就去找那些命理師合一合就好了,然而合到最後好像也不太合啊,對不對?    現在你們歷史上看到很多,當然,「歷史上」不是說古遠啦,你生活當中的經驗就叫做歷史。好像依我們小時候的印象,年長的一輩好像……幾乎啦,十對當中少少有一兩對沒有在結婚的時候合八字的嘛,對不對?幾乎都有合八字,那你有沒有發現你身邊的哪一對長輩、晚輩……這時候不能只講長輩啦,等一下人家對我們數落(師父、學員笑),對不對?不管是長輩、晚輩或平輩有合八字的,如果不合你會結婚嗎?我們故意來合八字啊,「啊!八字不合,明天趕快結!」會這樣嗎?當然不是嘛!通常是「欸,很合哦!」然後大家很歡喜地結婚、辦喜宴。可是最後呢?你有沒有看到哪一對是沒有衝突過的、沒有磨擦過的、沒有爭吵過的?對不對?統統有啊!那那個八字到底在合什麼?你也搞不懂啊!如果真的合的話,怎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所以這個有時候就是參數不足。這時候我們要替相命仙講話啦,參數不足啊!因為他只有看你過去的這個八字,他沒看到你這一輩子創造的八字跟促成的緣嘛!    所以佛家……剛剛我講,諸法實相當中還有一個「因、緣、果」嘛,所以有「過去因」,那是你的命的基底,對不對?這些參數可以透過我們現在諸多的呈現去探索回去、循線回去,這時候就像偵探一樣嘛!那麼這些參數有沒有存在?有!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個就是一個痕跡,那麼痕跡可以用很多的現象去表徵,對不對?一般都說船或者是所謂的魚,魚在水裡,水裡也有水的痕跡,那有時候細的我們看不到。所以我們世間又有一個用詞叫做「船過水無痕」,對不對?其實它有,你如果依能量場,它那個痕跡還在,只是你眼睛看到那個水分子它好像不在,那是因為我們的粗糙使然。    還有在馬路上行走的,對不對?它的樣子都不一樣。那麼你們講的命理的參數也就是像這種樣子,他循著這個樣子去回溯到你本來的那個狀態。那你看,樣子有諸多,還有星座的,你看,現在逢人就問:「你是什麼星座的?」然後就要加以考量:「這個人能不能相處?」那整個人類你有十二分之一的人已經先篩掉了嘛,十二個星座而已,對不對?幾乎都篩掉了,那再細分細分,你全部都不能相處啊!尚且還有八字的啦、什麼紫微斗數啦、命相學、手相學……一大堆,這個都叫做參數。    那這個為什麼存在?其實彌勒菩薩也已經告訴我們了,祂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對不對?所以,這一個是你變現出來的,依你念頭創造出來的能量所對應出來的物質跟信息世界,「信息」我們講「精神世界」。所以,在這一個物質、信息世界如果是敏銳的人,可以透過它再回溯回來你的能量總體,再契入你的念頭本體,那這時候就知道你的狀態是什麼。這個是一個參數,那依世代的人來講也叫做一種高度科學的論據推測,它有其準確性,可是,準確性是本然,因為你發生,本來就存在嘛,所以那個「本來就存在」叫做很準很準,可是從我們的相術上來講,它就產生另外一句話,就是他在相你這個準確性的時候,有其可能性卻沒有其必然性,沒有其必然性!為什麼?因為在推測這個參數的這個人不一定敏銳到那一個極處,所以他如果只是在一個制式有為的功法裡面,他少了一個所謂能量的解析,那這時候就難免會失準頭。    那當然,許許多多的參數具足的時候,它的可能性高,可是沒有其必然性,為什麼呢?因為除了沒準頭的這個範疇以外,它還有一個什麼?一個現代加諸的參數,所以如果你依結果論來講,在一個相命學裡面它就會有這一個窘境,那除非你懂得契入所謂的生命本體的運作,這時候就關係到禪定了。所以自古以來,這一些覺悟的聖者他比較少是用這一種參數去理解生命的存在,或者是一般講白、講近一點就是理解一個人需要這些參數來算一算、掐指一算這樣子。你看人家劉伯溫、孔明都算是很厲害的,對不對?看這些大地萬物,可是你們有沒有看到哪一本佛經記載著「一時,佛在哪裡哪裡掐指一算……」?對不對(學員大笑),「明白了,什麼什麼……過去生某某跟某某的業緣,於焉告訴他應該要怎麼樣看待」什麼的,也沒有,沒有「掐指一算」這個部分啦!    那為什麼他不需要?因為他們二六時中皆在甚深禪定當中,加個「甚深禪定」嘛!他們的甚深禪定深到什麼極處呢?深到所謂的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它無出無入,無出無入就不用有一個形相。那也就是說「掐指一算」這個尚且沒有,對不對?可是你也沒有看過說遇到一個人來請教問題,他說:「你等我一下!」然後他就靜坐一下,眼觀鼻、鼻觀心,靜坐個兩分鐘,「啊!我出定了,我在定中看到你的什麼什麼什麼」……等等等等一大堆,也沒有啊!對不對?所以這是從一種因應的自然生命理路當中自然形成的一個「定」。    那麼當然有很多古師大德禪定功夫也不錯,我剛剛講的第二種會有,對不對?「我先坐一下、入定一下,我進去不同維次空間幫你看一看。」有這個,那這一種的禪定,他只要是真的禪定,他不會有失誤,可是他有侷限,因為他隨著禪定的功夫就有他的法界的界差,不一樣。你知道嘛,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對不對?那這個空間維次在佛家講也叫做「法界」――「依法運行兌現出來的不同境界」,那不同境界必然有那一個界差,也就是界限的意思,如果你沒有不同境界的那一個禪定力道,你就會被這一個界差給牽制住,以致於你就無法契得或者深入到那個地方去親證到那一個境界,所以這是隨著禪定的功夫的深淺而有的一種差別性。    那這個東西都有別於所謂的依參數推測,依參數推測就是一種比量世界,比量比對啊,你們現在講的語詞比較接近的叫做「邏輯」,它也是一種高度邏輯的運算、運用。那比對當中就要有參數,參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經驗值,有我的經驗值跟你的經驗值,那你的經驗值我要蒐集,蒐集了之後再用我的經驗值去判斷,這時候就產生了這一種推測性的,這叫比量世界。所以比量世界就是剛剛講的那個範疇,有其可能性、沒有其必然性。    那麼如果你契入了禪定現量的話,它就是一種現量世界,現量就是你親證,親自證明它、親自看到,而不是一種想像、推測,這時候就是一種所謂世間人講的真實。那這時候為什麼稍微遲疑一下?因為本然講實相,但這個也不叫做實相,其實這個也是幻相,你只要有「相」,《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那只要有「相」,它就是「幻」起用,是這一個妄生而有的境界,依妄而產生的境界。所以只要是以妄產生,它都是一種虛妄相,虛妄相簡言之就是叫做「假的」啦,假的!    那如果你從這一個角度去理解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我們幾幾乎乎許許多多的生命在這個人世間所探索的目標都是一種無為的,那我們因探索就會產生很多的這種「為什麼」,對不對?以前不是常常講嗎?小時候讀那個……,不是讀啦,就是小時候常常聽人家講那個《一百個為什麼》的書,那很風行啊!好像我們這種沒讀過的都是那種什麼?也不能講鄉下來的啦,(師父笑說)這樣有點侮辱,有點像六祖惠能當時來到了黃梅,然後人家問說:「你從哪裡來?」「嶺南!」「你這獦獠!」對不對,人家就說「你這獦獠」,「獦獠」是以前在那個時候的話、那個地區的話,那意思就是說他老土啦,台語好像比較好形容,〔俗乓乓〕、〔俗斃斃〕,老粗一個、什麼都不懂,類似用現在比較文雅的用詞叫做「沒有文化的人」,沒有文化嘛!    你看,那從這個語意,有文化的人就自居比較優越嘛,沒文化比較……,其實這都是一種很奇怪的形容,沒文化也有那種沒文化的文化啊,對不對?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就是這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的樣子積續下來,那個樣子、那個流程、那個感受、那個用意、那個形式……就形成了那個文化嘛!所以你看,「沒有文化」當然也是一種文化啊!(師父笑說)這時候有文化的再有那種文化,那是什麼文化又不知道,對不對?所以現在人就是在一種名詞訛化當中,要學習成長實屬不易,尤其是你要理解佛法這一種高度精微的概念,你如果不把現在的名詞的定義……至少你在學的那個方向的定義給弄得很精微的話,你就無從著墨起,無從著墨起!    除非我們有一種天生與生俱來的高根性,你至少是所謂的「緣覺」以上的這一種根性,它不必透過這一種所謂世間的傳習――這一種知見的傳習、常識的傳習跟語文的交流,不需要!它能夠在因緣會遇的時候感受山河大地。當然,山河大地包含了所有一切的存在,這是一個形容詞,你不要狹隘只是認知那一座山,否則這時候你又要比較了,到底是玉山比較好還是合歡山?對不對?那你只要穿得太少,上去都不好(學員笑),是這樣。那緣覺就不一定了哦,就是因為他穿得太少,不小心爬上去了,所以冷到開悟,就會這樣。那我們呢?冷到怎麼樣?    學員回應:死掉!    師父:對,冷到叫人家開直升機來,你還要付好幾佰萬這樣。所以,不一樣的根性,它這一種所謂生命尋求提升的一種路徑跟模式也就不一樣。    那我們剛剛講到說好像沒看過《一百個為什麼》的就是〔俗斃斃〕、沒文化的那種,至今為止,我也還沒看過《一百個為什麼》那一本書到底在講什麼「為什麼」啦(師父笑)。當然,隨著這個時代地慢慢發展、慢慢流衍,有一次我們又在講這個《一百個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又變成很俗的,對啊,他說:「啊!師父,你是什麼時代的人?現在都《一千個為什麼》了,你還一百個?!」然後後來又有一次好像聽Monica(註:薏晴師姐)說:「現在都變成《一萬個為什麼》了,一本書叫《一萬個為什麼》,你還在《一百個為什麼》!」你看。    那後來一聽到人家講這個,我們馬上可以明白,「哦!明白了」,對不對,明白了!那你們看了《一萬個為什麼》了,你明白了嗎?還是不明白,對不對?那你知道我剛剛講明白了什麼嗎?也不明白,對不對?(註:此時 師父看到在座的一位小朋友手比了個數字)蛤?《五萬個為什麼》喔?    梁九小朋友:十萬!    師父:十萬個了!哦!那更明白了(學員笑),對不對?你看,你還是不知道我講什麼明白啊,這個叫做妄念出生無盡!你明白了從一百個到現在十萬個了嘛,對不對?你放心,未來有心人士一定有《十億個為什麼》出來,慢慢去「為什麼」。所以,世間的真相本然如是!你看,世俗來說「本然如是」,在佛家用詞叫做「法爾如是」,就是它哪有為什麼,它沒有為什麼,那本來就是這樣。    欸,你們讀了那麼多「為什麼」,為什麼會開花?(學員笑)你看,你為什麼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開花啊,對不對?你說:「怎麼會不知道為什麼呢?就是那個植物吸收到水啊,種子吸收到水,然後經過了這一些吸收養分、時間、溫度,季節到了就開花。」然後你看,為什麼會開花?你說:「因為春天啊,春天到了,所以開花!」是這樣嗎?有的花也不是春天開的啊,對不對?冷颼颼的時候才開啊,你沒聽過「越冷越開花」嗎?(學員笑)「梅花梅花……」(註:師父唱《梅花》這首歌的詞)對不對?(學員大笑)「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對不對?所以,不是春天就會開花。那為什麼……對不對,又來了,為什麼它越冷越開花?而另一種要春暖才花開?那當然啦,春暖花開又一朝啊,草原新綠已不復當年景色,所以剎那生變,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    那為什麼?直講到極處就是因為你有念頭,就這樣,你如果沒有念頭,誰開花給你看?!對啊。所以你曾有這一個「開花」的念頭,當然,你那時候的念頭不一定用「開花」這兩個字,「開花」是一個表達的借代詞,你有那個意,作意的意,念頭!所以你有這個念頭的基底,剛剛講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在那三十二億……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於七分之一秒當中,其中有一個就有「開花」的念頭,所以你們來到這個世間就會看到很多花在開,就這樣,因為它兌現成物質現象嘛!那花開出來,你會有所謂的看到開花的一種心情,對不對?這叫做訊息,然後那個花在開,跟你這個生命狀態在看它,你視網膜在看它,這叫物質。所以,念念成形,這叫「形」,形皆有識~訊息,就是這麼一回事。    那經這麼一解釋,「十萬個為什麼」也就是「一個為什麼」而已啊,對不對?起心動念!沒有其他為什麼了,就是起心動念。好,那這一個起心動念從一開始起心動念開始,它就又產生無量個為什麼了,你看,延續來、延續去,然後這叫做什麼?「止則一念不生,觀則萬善相隨」,這是以佛菩薩的生命角度來體會跟來應對的一種生命狀態。那麼我們眾生不是這樣,我們眾生是一念拆開無量劫,是這樣,你有那一念,可是你這一念通常是已經拆開了,於是它產生了無量劫的生命運作。所以,在這無量劫皆為迷,以「迷」做基底的時候,你就在這無量劫當中有滿意、不滿意,那麼再繼續延伸下去,這無量劫的滿意、不滿意的比分就會慢慢偏向不滿意的多,而滿意的越來越少,所以這時候就是妄生加重、再持續。    那你們……我們說持經持經,對不對,持咒持咒、修持修持,我們也都在妄持!以前你們聽過嘛,這個「持」是什麼意思?做到!你看,你也做到了「妄」了,對不對?做到還不能表示,「持」還有一個「保持」,欸,我們也在保持妄念啊,又做了妄念、又保持妄念,所以出生無盡,這個以妄的角度發生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那這一些累積蓄積到極處,那就是我們所形容的地獄生命狀態。那麼以此銳減、遞減,減、減、減……減越輕,它就越浮生出來,這時候我們的生命就稍可以感覺到一種美好,然後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幸福,是這樣。所以這個來去也是一種妄,都是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而我們偏偏見諸相,見不了如來。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因為我們見諸相是相,我們沒辦法見諸相非相,所以我們未見如來。那未見如來,如來本在!    所以,我們聲稱眾生活在這一種矛盾衝突裡面,所以你自己……這個是你自己的事哦!那你自己在矛盾衝突裡面,你顯現出來對應到你生活當中的人事物這一些幻相必然跟你有矛盾衝突,因為它也是你的現境~自現境。那麼你是矛盾衝突的這一種能量體,你兌現出來的物質、信息、身邊的一些人來人去,它必然也就帶著矛盾衝突的質性,所以你們遇到了就在裡面攪和矛盾衝突,以致於這一種對立、磨擦、衝突就會綿延不斷。一個學習者,這一個點必須要提起很高度的觀照力。    那麼第一個要認知到,如果我們一般都認知不到,我們必然解決不了問題嘛,認知到什麼?認知到我們起心動念所顯現出來的這些現象。我們通常一般人是認知不到的,我們會認知到「有一大堆人惹我不高興」,是不是這樣?這很容易認知到啊!「這些人非常地令人討厭」這個也認知得到,對啊!(師父笑說)為什麼?你看這時候……剛剛講是幾萬個啊?(學員們回應:十萬)十萬個,你看,《十萬個為什麼》都沒告訴我們這是為什麼,對不對?所以,我們即便知道十萬個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能過著幸福美滿的人生,遂有這些窘境在裡面。    那麼一個學習者因體察到這一個現象的時候,他才有所謂的「要怎麼學、要學什麼」的概念。當然,多數的人還是會有的啦,我剛剛前面講嘛,很多人會來:「師父,我的事業怎麼辦?」那個「怎麼辦」就很接近這種味道,因為他已經遇到了嘛,那一個「怎麼辦」就是它造成我的困擾了,對不對?那麼造成我的困擾,可是他沒有剛剛講的再進一步――「為什麼它會產生」,所以這時候才需要請教啊!很多的這些有感情問題啦、事業問題啦、身體問題的來了,聽我們沒講幾句,好像這些問題都沒問題了。當然,「沒問題」多數是在當下啊,下完課回去後,問題不但保持還會延伸,對不對?所以表示我們又健忘啊,這個習氣又蔓延了,習氣又把我們曾經習得的這一個所謂美好的方向、理路又給什麼?又給矇蓋了。所以這一個事情特別麻煩,我們現在多數有接觸修行的人為什麼不能真正得到幸福?它的主要的現象都在這一個區塊。    那人家常講說:「為什麼老退轉呢?為什麼老是一下就健忘了呢?」說「老退轉」,我就常會跟人家安慰一下:「沒有啦,沒有老退轉啦,因為你根本沒有進展,怎麼會有退轉!」(師父、學員笑)對不對?你只是在接觸而已啊,沾一個醬油而已,怎麼會有退轉呢?所以我們從這個理路常常你就可以發現到,我們是傲慢的哦,我們在潛質當中就是自我優越性的哦!你說:「師父,我退轉了啊!」對不對?呃,從來沒進步過,你根本就不知道,根本就沒修過,你在退什麼轉?!你只是第一天來聽說有「退轉」兩個字就說退轉了,就會揀自己要的。    那麼如果是真正退轉的那種是為什麼?因為他菩提心沒有發,他所有的這個「願」的動力起不來,所以他就會有退轉。那這一個人不一定不好學喔,有可能是很好學的喔,可是「好學」跟「好修行」又不太一樣,「好修行」跟「修行」也不太一樣。咦?那這時候你們會想說:「那當然是加個好(ㄏㄠˋ),『好修行』好」,對不對?佛法就不是這樣,修行就修行,你好什麼好!對啊,你好到最後就開始〔哭〕(註:「哭」的台語與「好(ㄏㄠˋ)」同音)了,有沒有?對,(學員笑)好不到啊!因為你的「好」叫做什麼?叫做造作、刻意。通常有一個好什麼的,它都有一個什麼?基底,叫「名聞利養」,要是沒有名聞利養他就很自然嘛,「自然」不需要加個「好」嘛!    所以我們以前才講「好人好(ㄏㄠˋ)事」吧,對不對?當然,形容詞有「好人好(ㄏㄠˇ)事」,不錯啦,從第三者去形容。可是,現在的好人常常好(ㄏㄠˋ)事,那一個「好(ㄏㄠˋ)事」用比較台語……比較有力道的叫〔管閒仔事〕,對不對?閒事啊,那它不會很自然。所以佛法不叫我們不足也不叫我們過,無過、無不及的意思,那麼你怎麼樣恰到好處,那就是一種自然!    可是我們現在對「自然」兩個字又很難理解,對不對?我們現在體察到自然,說我們要自然,那你就想到山、想到水,大山大水、大海,那現在如果說:「唉呀!你不要這樣每天在那邊發悶,悶久了會得內傷,你要多去親近大自然。」那這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就是剛剛講的啊,山!水!這時候又要去玉山或者是合歡山了,對不對?(師父、學員笑)大自然。那你看,錯了,它還跟你加個「大」吶,對不對?玉山、合歡山是一個小自然啦,它是一個自然的產物。那告訴你說「你要親近大自然」是講你的理體,就是說你不要那麼不自然,違背那一種好的自然法則,它加個「大」,「大」有一個「好」的意思,那「壞」也是自然啊!    「自然」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因果理路,你「如是因、如是果」很自然嘛,它沒有為什麼,它就是「這個原因就是這個結果」。那你就又要問了:「為什麼這個原因會有那個結果?」它就沒有答案了,對不對?你好的原因就好的結果啊,壞的原因就壞的結果。所以它告訴你要接觸大自然,就是說你不要老是往那一種錯誤的自然方向在運作人生,你要把你的心……「轉」啦,或者是我們形容詞叫「靠」,靠好的那一種自然運作的生命理路去執行,那你這時候就是親近大自然了,所以你並沒有走出你的房門,你在親近大自然啊!    那我們現在的人都走出房門,再把他認為的大自然再搞成小自然,對不對?去那邊,你說夫妻在家裡很悶,對啊,想說:「一定是我們沒有出去親近大自然的關係。」所以兩個訂好時間約了,然後就去親近大自然。結果沿路吵,沿路吵到景區啊,拍一個照也吵,為了角度,「你怎麼把我拍得那麼胖」、「你怎麼把我拍得怎麼樣……」又吵啊,不斷吵,然後又吵回家,對不對?那這個跟那個心情有什麼關係?!所以如果你會的話,你在親近大自然的時候,你會透過正向的因果理路慢慢懂得「放下」的因果理路,慢慢「提升」,所以你不出戶即知天下事。    為什麼以前人家講讀書人不出戶?那當然以前的讀書人跟現在的讀書人的質性不一樣,他不是說你看很多書知道天下事,依佛家講叫做「因為你入禪定境界,所以你知道天下事」。所以這一個「天下」不是只有我們這一個地球叫天下,它的天下是指重重無盡的維次空間,你都知道那些事,因為你契入定中境界嘛,所以那個狀態下要不要出去?不用,你就坐在你家裡就好了啊!    所以這一個東西也是假體,要不然你怎麼能理解達摩面壁九年!對唷,達摩特別有耐心,是不是這樣?達摩筋骨特別好,所以他坐那麼久不會怎麼樣,對啊,坐到身體硬邦邦,對不對?他不是,他已經進入定中!這意思是說他已不在那個山洞你都不知道。那他是什麼?他不是那一個臭皮囊嘛,是你們裡面那個靈性啦,那至於到了所謂「明心見性」的生命狀態,他已經證法身了,所以他的靈性遍及一切,整個盡虛空法界是他一個自體。    所以,一切法為身,或說「以法理為身」也可以,那麼一切法的總合就不離你的自性,所以你的身即是自性。可是「自性」一般我們不能理解,依自性兌現出來的一切存在都是你的身,所以你這時候沒有來、去,那沒有來、去的時候你就不用手牽手去哪個大自然。所以,你要去也可以,這時候就是什麼?「不昧因果」的角度了,它不是不落因果。那這個「不昧」就是你主動性的,主動性的把過去的業緣給兌現出來,這叫「不昧」。那麼我們一般人都落在因果裡的原因是在於我們都被動性,被動性被因果牽制。那其實這個被動也是我們曾經主動創造,可是,我們主動創造,我們沒辦法主動運用,那創造出來沒辦法運用,所以它造成障礙,以致於我們被因果法則牽制住,牽制住而沒辦法去超越它!    那什麼叫做主動呢?如以前那個安士高啊,對不對?你們有聽過,印度的僧侶,那他有神通、他有禪定功夫,然後他知道他在東土的緣,於是來到中國,中國有他過去生曾經犯下殺業的緣,所以他來這邊還債。那第一次來的時候,他就在路上遇到一個怎麼樣看他就生氣、就討厭的人,對啊,氣到打他,就把他打死了。那麼被打死了,他是不是就了了,了了這一筆債了,對不對?那了了這一筆債的時候,他後來又去投胎嘛,因為他的靈性可以自主又去投胎。後來長到大概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又憶起了當年還有一筆命債還沒還完,又在中國,所以他又來了,二十歲的時候來了。    來了之後,他就去找他現在二十歲的過去生那時候……上輩子啦,上輩子殺了他的那個人,安士高就去找他了嘛,然後找到他就跟他講:「欸,你認不認得我啊?」這誰認得!(師父、學員笑)對不對?誰會認得你啊!因為又沒有神通,怎麼會認得呢?然後又二十來歲。安士高就跟他講緣由:「你是不是以前曾經怎麼樣殺過一個人啊?對不對?」他說:「咦?你怎麼知道?」安士高說:「那個就是我,嗯!」那這時候不怕了嘛,當然,他本來就不怕啦!那第一段這個叫什麼?叫做「不昧因果」,他有這一個因果,對不對?可是你看,他主動來找,他不會避,那他又利用這一個因果來了這一個業緣。所以他無受~心不受,「事相有,心不受」,這叫「不昧因果」,他沒落在因果,這樣。    那麼第二次又來啊,為什麼又來找他呢?要做證明,做什麼證明?因為他其實第二次來的目的不是要找這個人,是要找另外一個,另外一個被他殺的人,他要來找另外一個殺他,是這樣,不被殺不能還啊!後來呢?他就來了啊,可是另外一個……,另外一個也是安士高過去誤殺的嘛,那這一輩子如果安士高來找到他,而且被他誤殺,那一個人會被抓去坐牢,對不對?會被衙門判刑啊,這樣是不是害了他?因為大家不瞭解。所以他來找第一個是為了要他作證,叫他跟著他,他跟著他之後如果看到他被殺的情景,當那一個人被抓去衙門的時候,這個作證的可以說:「欸!他不是故意殺他,他是不小心怎麼樣……」。    那這第二個人就拿一根扁擔提著東西,很重啊,扁擔有彈性,就晃著晃著這樣走路,結果安士高帶著第一個殺他的那個人就來了啊,走著走著,那根扁擔的繩子斷了,一不小心,那根棍子的彈力彈到了安士高的頭,一砸到就死掉了。但是還好後面那個人來作證,對不對?他去衙門就跟他講:「哦!事情的經過是這麼樣的……」就講完了。然後衙門就:「哦!既然是這樣,就不要判他刑了。」就這樣,這樣兩次。    那這些示現是為什麼?許許多多人不知道,除了「了業」,事實上,一個大修行人他已經可以避開了,他可以避開又為什麼主動來?因為很多示現是無盡慈悲,是示現給那些修羅道、那些天龍八部道、這些鬼神夜叉乃至於我們人道去瞭解「因果」這一件事情的。如果他沒有示現這一種行為模式把這一個結果提煉出來的話,許許多多的人就會說因果不存在,對不對?這個在佛學用詞叫做「撥無因果」。撥無因果,這時候眾生就會墮於「惡取空」,墮「惡取空」,命運通常是下到地獄去的。那要執著在因果的,他又不對,所以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而不是「不落因果」的原因在這邊。    所以,當我們現在處於這個人世間,看到形形色色,我們也很難去知道那到底是佛菩薩大權示現還是真的惡人為惡,所以,以此我們就要學習佛菩薩的胸懷,祂把所有一切眾生都看待為佛菩薩。那麼那個看待不是「當作」喔,而是「他就是」!那我們做不到嘛,對不對?我們目前多數人做不到「一切的眾生都是佛菩薩」嘛,在名詞上跟佛言佛語的交流是會這樣講的,可是你並不會真心這樣子認知。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眼見不夠,我們見不到那就是佛菩薩,所以我們頂多就是勉強把他當作佛菩薩。你看,用這一個「當作」,「當作」就是叫「不是」。可是,諸佛菩薩之所以成就佛菩薩,就是祂眼見山河大地都成就無上道。你看,這時候是講山河大地,那更何況是一切含靈蠢動,對不對?山河大地都已經成就無上道了。    那你說:「師父,合歡山怎麼成無上道?」合歡山是不是佛?對,自他不二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有法性、有情有佛性,「佛性」與「法性」是同一個真性,因此無二無別。所以,你們講有山神,對不對?那山神能不能成為佛?當然是可以,從極處講,他本來是佛!所以在華嚴教法裡面,它前面的〈世主妙嚴品〉就列了很多的眾,有什麼山神啦、有地神啦、有河神啦,有雜神類、有鬼神類、有天神類啊……等等,天龍八部類的也統統有。那麼許許多多人也很疑惑,因為華嚴的當機者是法身大士,一般的神眾他是沒有資格的,「沒有資格」不是一種所謂的不平等看待,而是在這一些神眾、鬼眾跟一切眾生類的這一個角度來講,所謂的「沒資格」就是他沒有基礎,不是華嚴有設一個所謂的有為門檻,你沒繳多少錢不能來,不是這樣!    欸?我們現在好像法會越來越是這樣吧?以前我知道有些山頭好像是坐前面第一個搖滾區……(師父、學員笑),搖滾區的是四佰萬一個胸花。那後來我前一陣子再聽說,也是同一個山頭,人家說:「師父,你落伍了啦,現在都是六佰萬。」我說:「哦!是這樣喔!六佰萬一個胸花啊!」那以前我們認知有這一個事實,就是胸花……做法會嘛,比如說梁皇寶懺或者是水陸法會,為期三天,有三場,然後第一天大搖大擺走進去了,為什麼?因為那個看門員看到胸花了啊,「嗯、嗯,請、請!」(註:師父模仿歡迎的手勢)對不對,「請!欸,不要走錯,你走的是貧民窟(註:師父指向前方;學員大笑),那邊才是你們的貴賓席,(註:師父指往左方)你是搖滾區的啦!(註:師父接著指往右方)那是最頂樓的最末後一排的椅子。」這樣子。「貧民窟」是我的形容詞,他們沒有這樣講啦,你不要……我是為了讓你們記憶深刻。那他就去了啊!    法會總是一天結束了嘛,回去了。第二天又來,卻忘記帶胸花了,來了就先點個頭啊,因為認識……因為去的不會是你莫名其妙第一次就去找個佛寺參加嘛,一定是那邊常常來往的你才肯花這麼多錢買一朵胸花坐在前四排嘛,可是第二天來沒帶胸花啊,然後看門員就「欸~」(註:師父做點頭歡迎的手勢,又馬上改做阻擋的手勢)「欸!」這樣(學員笑),對不對,「欸~欸!」這樣,還急踩煞車,對不對,還踩煞車。他就問:「怎麼了?」這時候看門員就說:「很抱歉!某某師兄,你不能進去。」「咦?怎麼了?我就搖滾區的啊!怎麼不能進去?」「我知道啦!」「知道,怎麼不能進去?」「唉,不好意思!上面交代,認花不認人。」(師父、學員笑)認花不認人啊,你看,多冤枉,然後第三天當然氣得不去了嘛!第三天氣得不去,你看,四佰萬了了兩天,對不對?人家四佰萬買到三天,他買到一天而已,多冤枉啊!就這樣子。聽說現在六佰萬了啦,所以,沒什麼錢還不能做法會,對不對?    那你看,比照當年梁武帝,難怪梁武帝人家可以,人家還可以坐VIP的,因為人家是皇帝,對不對?皇帝多有錢!當然也不是這樣啦,因為梁武帝祈請,當時是梁皇寶懺嘛,寶誌公禪師為其主持,換言之,梁皇寶懺是寶誌公禪師發明的,那寶誌公禪師又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所以可能是觀世音菩薩專為梁武帝的愛妃做的一個超度法會。那你們也知道,在典籍記載中,這一個愛妃被超度到忉利天,玉皇大帝那邊。    那你看,連忉利天的天神原則上都沒有資格去參加華嚴大會,也就是說六道輪迴一切眾生都沒辦法。那麼它當然又多講一個,我們這一些眾生怎麼辦呢?它就叫「大心凡夫」可以!可是你重點可不要看在「我是凡夫也可以」,你要琢磨在那個「大心」~極大心量的凡夫。這個極大心量必然有發極大的願力,對不對?那因其願力撐破了他在凡間的一些所謂的錯知錯見,他的胸懷是開闊的,他沒有這一些所謂一般講的執著、分別,可是他的業力還在於這一個世間,所以他叫做大心凡夫。所以兩個眾,「大心凡夫」我們叫做可以旁聽,那麼當機那個主修班的學生是「法身大士」,是這樣。    那為什麼〈世主妙嚴品〉裡面列了一百七十幾眾的什麼雜神類、天神類、鬼神類這些?包括阿修羅、緊那羅這一些,那個叫做天龍八部,對不對?那這些幾乎就全部都是所謂的示現,諸佛菩薩大權示現的,所以祂們做一種表法來領眾,也告訴各位,華嚴是一種圓教~至極圓滿的教法,它涵融在所有的一切裡面,和合無諍。那麼你要去理解華嚴你得要有這一個質性~「涵融一切、和合無諍」的質性,你如果有了,你這時候雖然還沒有出輪迴,你這時候就是大心凡夫,所以你這時候又可以明白華嚴在講什麼,要不然,依我們凡夫根器,每聽聞必誤解,每誤解必測度,所以我們在人世間沒辦法有平等觀的原因在這邊。    我們在人世間為什麼要極力要求平等?因為我們沒有平等觀,你有平等觀的,你就不會去要求平等。這個聽得懂嗎?我們不是要「女男平等」嗎?對不對?欸,各位女士,我把「女」放在前面哦(學員笑),不是「男女平等」哦!(師父笑)對啊,女男平等、長幼平等、貧富平等,那這個平等是哪一種平等?富的要給我貧的錢,我們就平等,對不對?是這樣。    所以你看,現在社會上在運行一些做法都會有一個概念:「啊!我們現在有一筆錢,我們會捐給弱勢團體。」欸,那就會被鼓掌啊,「哦~好有愛心哦!」那是哪一種弱勢團體?弱勢是什麼意思?弱勢就是少數嘛,比較不被重視嘛,對不對?那我們隔壁有一間宮廟,有四個小混混,你們重視他嗎?四個小混混前胸刺龍刺鳳,對不對,後背刺老鼠(師父、學員笑),「老鼠」大家會輕蔑啊!哎呀,十二生肖都要講到一下嘛,老鼠排第一,我屬老鼠啦(師父、學員笑)。那你看,那是不是弱勢團體?他們也很缺錢啊,他們也很少數啊,他們也不受社會重視,那我們募款就是要捐給弱勢團體,這時候你怎麼樣?所以我們都會被一個概化的名詞給訛化裡面的內涵。要不就公益團體,對不對?公益在做哪一類的公益你也不知道!    所以,學佛之所以是「佛」,就是明白、覺悟的意思,所以就是教著我們學起來,把我們自己變成明白透澈的那一個人,你自然不會被社會的一切「表象好像美好的用詞,背後承載錯誤基底的運作」給迷惑,所以你也比較不會有機會在不知覺當中去犯下了一切的業。那麼我們現在來做人,很多的人生境界都在不知不覺當中發展,你們也可以去回想,我們這一輩子是不是常常有莫名其妙的不平等的對待、無妄之災,對不對?怎麼可能會有無妄之災呢?沒有理由就來一個災難,怎麼可能?!對啊,就一定有理由才會來災難嘛!為什麼無妄?因為你不知道,那「你不知道」是不是叫莫名其妙?莫名其妙你會不會生怨、怨懟?比方說「她莫名其妙!莫名其妙我婆婆對我這樣,這麼凶!」對不對?她不可能莫名其妙對你那麼凶啊,一定你自己有某些問題。那是不是都是你自己有問題、她都沒問題?當然都是你自己有問題,她可能也有問題,對啊,都是問題嘛。你看,那大家都是問題,可是大家都不會說「我自己有問題」,都會說「莫名其妙!莫名其妙!」    那你看,你遇到莫名其妙的境界相來了,表示你過去生在不明白的狀態底下有做下了很多的錯誤,那現在也在不明白的狀態底下承當很多這些錯誤,所以在這一個過程裡面層層疊疊,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疑惑、越來越含糊、越來越失落,一大堆不能理解嘛!所以當我們學習佛法的時候,一條一條把它弄清楚搞明白的時候,你會豁然開朗:「啊!原來是這樣哦!」所以你就會如安士高,對不對,你現在就開始在找了,過去生我殺幾個人,等一下去找他:「拜託殺了我,拜託殺!」對啊,你會叫他殺了你啊,對不對?    那第一次殺安士高的那個,安士高去找他了,為什麼這一個人見到安士高沒有仇恨了、歡歡喜喜的?對啊,還答應他為他作證,對不對?為安士高另外一個殺他的人做證人,就是因為他這一個最重的業消完了嘛!所以你就要知道,你在這一個人世間跟人的仇恨也好、跟大自然的災難的對待也好,你要怎麼不要他這樣對待你?你必須要把那一條業消掉。    所以許許多多人講了「發露懺悔」,對不對?「發露懺悔」!當然,我們現在的人都是:「師父,你不是說『不二過』就好了嗎?」「不二過」叫做懺悔嘛,對不對?欸,也沒有錯啊!那他就會:「不是這樣就好了嗎?」你只要聽到這一句,表示他不可能不二過嘛,「就好了」就是說他也怕人家知道,那你看,安士高如果怕人家知道,他還會去找當事人:「你把我殺了」嗎?就不會!所以「發露」有一個什麼?有一個「顯露」的意思,「發露懺悔」第一個就是「發現」、第二個「顯露」。你毫不隱藏你所有的過失,那你發現到它嘛,你毫不隱藏,這是發露。那這樣還不夠,你後面才加個懺悔,對不對,那麼懺悔就是把它給懺除掉,未來不要再發生,「未來」是從這一秒鐘以後叫未來,不要再發生,這叫「發露懺悔」。    那我們許許多多人都想要懺悔,可是為什麼懺不了?因為他發露不了,所以他就沒有那一個極度的勇氣跟所謂的果斷力現在把它懺除掉、未來不發生,他就辦不到,有這一個。所以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發露也是檢測你會不會懺悔,那發露的人不一定懺悔啊,對啊,但真懺悔的人他一定會發露。那發露看機緣,是這樣,有機緣又不肯發露,那這一個人肯定不懺悔,所以這時候懺悔、發露都變成什麼?佛言佛語的生活對待,又是給生活當中自己「溜」的對待,那這樣子我們生生世世的這一個業力不但解決不了,我們又會在當下製造新的業力,這麼一個層層疊疊往下走,我們的命運當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拉到前面,你這樣這時候再給相士算命的話,他也會算不準你,因為你會慘到讓他算不準(師父笑),對。那算不準有兩種人,一種叫做大修行人,一般講大善人,那大善人有層級嘛,對不對,有出輪迴的善人、有世間善人嘛,那這種加個「大」,改變命運了,在這個角度就是他已經將「善」做到改變他原來的命運,這個時候叫「大」,大到可以改變命運的那個意思。那另外一種叫做大惡人,對不對,他已經「為惡」為惡到超越他原來的悲哀命運了,所以這時候相士也算不準,就這兩種人,所以這兩種就是有其可能性、沒有其必然性。那通常我們普觀現在的相士也越來越多算不太準,算不太準當然都是屬於大惡人那一種,我們現在人貪瞋癡蔓延嘛。當然,算不太準的那個大善人也有,可是很少很少、非常少,那這是值得警惕的一種事情,所以當我們有機緣接觸到命理也好或什麼,我們就要知道它是為什麼的。    所以古人講論命、算命是為了修命、造命做先前的瞭解,你瞭解之後要去修命、造命,創造你的命運嘛!那你創造之前,你要修改你嘛,那那個「命」是你的本格,所以當你的命改了,你的運就轉了。所以「命運、命運」常常兩個字合在一起,那當然,解釋的角度不一樣,你不能把不同的解釋方向拿來對兜。有時候你這時候又要講:「師父,命是定死的,所以怎麼改?」人家不是講這個意思,是你那個「格」,你那個特質的意思,你可以把那個特質修正。那「特質」講白了就是你根深柢固的那個個性嘛,你不要這個個性而換另外一個個性,這是不是改了?改了,你的運作……運作叫「運」嘛,那這個運作就改了啊,所以你的命運就改了,是那個意思。    那麼有的人說「運可以改,命不能改」,你看,這個又是文字捉摸,對不對?(師父笑)那你的本質不改,請問你的運哪裡能改!對不對?所以,從佛家角度,你的「因」不能改,可是你可以改掉你這個過去因帶來的這個質性~在這一輩子發展的這個質性,這一個就是所謂的「緣」,那你把緣改掉啊!當你改掉,這一個緣同時是下一個緣的果啊,所以因、緣、果。然後這個果又是因,再遇到下一個緣,然後又結果,這個果又是因,對不對,又因、緣、果,如此相續不斷。所以因果不空嘛,「因果循環不空、相續不空」就是講這些,也因此我們就有把握做人生的主人,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那麼這一些都是理路,都是一個基本觀念,可是這些基本觀念你要細的去探索它背後所要去執行面的這一些功法的話,這樣子是不夠的。那麼一個概念可以在短短時間養成,可是一個功法它就不是了,它就必須要你費盡你的總精力、總時間下去什麼?執行!本來要講「探索」而已,當然「探索」不行,探索只是執行的前方便,你探索到了,你要去運作。那當你踏上了這一個運作的功法時,這時候就也是所謂無盡的一種訓練了,因為你要有無盡的幸福嘛,所以你就必須要有無盡的訓練。那這一個執行面就關乎到我們以前常講的,講得大家聽到都已經不假思索就能傳衍的,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麼「一門深入」它是比較專指在初學者,那「初學者」在佛家的定義是還沒有開悟之前的這一批都叫做初學者,它不是說你第一天接觸到佛法、聽到佛法叫初學者,如果你第一天聽到佛法就開悟,你就不叫初學者。那如果你現在說:「師父,我已經學了三十年了!」我說昨天來一個學六十年的(師父笑),對啊,後來呢?他說煩惱一堆啊,那你三十年的?也是煩惱一堆啊,對不對?我昨天也問那一個學六十年的說:「你三十歲的時候,你煩惱多少啊?」他說:「煩惱比現在少啊!」(師父笑)學越久越多煩惱啦,你看看,這還得了!而這是現在學佛的普遍現象吶,對啊,學習啊。所以你看,佛法激不起人的信心的原因都在這邊,我們自己是學的人,我們自己有一堆煩惱。    那我問這個學三十年的:「你學二十年的時候,『是非』有沒有比現在少一些啊?」「當然少很多啊!」你看看,學二十年比三十年少很多啦,都是這樣。那怎麼辦?他說:「對啊,所以我才來問怎麼辦呢?」(師父、學員笑)「那你就不要這樣嘛」,對啊,學法哪有那麼難,學法就是你現在知道這樣的對待會有煩惱,你就不要這樣對待。你看,就這樣,就解決了哦!那他就再問你喔:「怎麼樣不要這樣對待呢?」「就不要對待啊!」「哦!有什麼方法讓我不要這樣對待呢?」    我舉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協談者來,然後呢?他就說:「師父,我學法都沒什麼效率。」這樣。我說:「沒效率是怎樣?」他說:「生活常常搞得很亂啊,知道要做功課,剛開始做一下,後來又沒辦法做。」我說:「為什麼生活亂呢?」他就說了一大堆,沒辦法完成那一個功課就對了。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我說:「有!你列功課表」,對不對,你既然會亂嘛,那你就列功課表啊!他說:「師父,你不是都不想嗎?你不是都不計劃嗎?怎麼叫我們列功課表?」「對!那是我,又不是你!那你辦不到,你就好好列功課表。」對不對?(師父、學員笑)他說:「哦!是這樣哦?!」這樣,「知道了嗎?」    他回去後真列了功課表,下次又來了,「師父,我列了這個功課表」,他就列五點起床做什麼、到六點做什麼、到七點吃早餐,早餐吃二十分鐘、半小時,吃完了之後……鉅細靡遺列列列,然後幾點出門上班、通勤二十分鐘……等等等,中午的時候有多少休息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前面念十句佛,十句佛大概掐一下要幾分鐘,一分多,唸到……。到了晚上,就寢前又拜佛一下,幾點就寢這樣。我說:「欸,這不錯啊!好吧,你回去做。」    過一陣子又來了,「師父,我起不來吶!」(學員笑)「那你起不來,你為什麼要五點起床?」「對啊,我要寫功課表,可是起不來!」然後我說:「好啊、好啊,那你起不來……,你就起來啊,就定鬧鐘啊!」對不對?欸,我現在講的都不是小朋友喔,你們前提要知道,都不是大學以下的小朋友喔,都不是喔,是大學以上的,我指的是年齡啦,大學生以上。他回去就給鬧鐘定了時,叮〜叮〜叮〜(註:時間到,鬧鐘聲響)。    後來又來!我說:「有改善了嗎?」「欸……沒有什麼改善。」「為什麼?」「起不來!」「不是定鬧鐘了嗎?有響嗎?」「有啊,我按掉了啊!」這樣。(學員笑)我現在講的都是真實的喔,然後他來問:「那怎麼辦呢?」你看,他列了那麼多功課表,對不對,是不是按表操課就好了,結果你看,現在人就不是這個質性。最後呢?後面來來去去七、八次的協談都在討論怎麼起床。(師父、學員大笑)。    最後好像有起床了,我告訴他怎麼起床,我說:「你媽媽有沒有比你早起?」「有!」「好!你起不來嘛,那你這次協談目的就是為了起床,可以,請你媽媽準備一盆冷水,準時五點潑下去!」「哪有這樣的?!」「那你修什麼修?!」對啊,你懂意思嗎?果真拿了(註:師父模仿拿一盆水的動作),起來了,對啊,起來了啊!那起來之後呢?不錯了吧,對不對!    後來又來協談,我說:「現在起來都沒問題?」「欸!我都準時起來了。」「那功課怎麼樣?」「可是我懶得做!」這樣(學員笑),就來來去去、來來去去都是這種問題。這時候我才問你:「你到底要怎麼辦?」對不對,後來當然有一些手段去慢慢改善啦,可是就是改善的幅度也不大,為什麼呢?因為接觸的那個價值觀不正確,價值觀不正確!因為這個東西不是他人生認知最重要的,那麼不是最重要的時候,可能依於名聞利養又聽這一類族群講:「這是很好的東西!」基於名聞利養,很好的東西我沒有拿到、我沒有接觸,嗯,我是落伍的、我是比較不優越的那一群,所以就也會來沾染一下。那你因為這樣子,是不是自己的價值是衝突的、矛盾的?依此運作絕對不會有好結果。    所以學法為什麼佛家常常勉勵我們在修行第一件事情就是發願~發菩提心,原因是這樣,發願就是什麼?我們剛剛講的,白話文就是你要什麼?立定志向,這叫發願,世間人講立定志向。「志向」是什麼?你最高度的價值定義是什麼,哪一件事情是你這一輩子最重要的,那個就是發願。可是,依於佛法是叫「發願」,依於世間法叫「立志」,因為「願」有一個「為眾生」的,比如說「我覺得唱歌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那你唱歌跟別人有什麼關係?「沒關係!唱歌可以讓我有名氣、做明星,也可以讓我賺錢什麼……」,他想的是這個,這個就不叫發願,這也許只是「志」。所以這一個「志」又是一般的志向而已,這個不能說不對,可是它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佛家在講的「願」是一個了生死出三界的基底,因為佛家講的既然是「願」嘛,而不是「欲」嘛,一般的志向是基於欲望,那佛家的志向是基於願力,願力不可思議!那你這一個願力一出來的時候,你的價值定義確認,確認的時候你絕對會克服萬難,你以前怎麼樣能力辦不到的,你都會因此願力的督促驅使而任何一件符合這個願力的導向的事情你都辦得到。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我們的本能無限!那你的本能就是六具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這是你的本能啊!所以你只要有那一個真正的「願」出來的時候,它會觸發你這一個本能的流露嘛,它不是外面學來的。所以如果講大家聽得懂的、比較嚮往能力,你的六具神通就會顯露出來嘛,那你人世間的這一些相關於你的事情,你靠這一些手段哪裡辦不到?!    那我們又常常講神通不能解決所有的一切事情,因為它背後沒有智慧,這是指你沒有漏盡通的前提。那漏盡通到圓滿,你也不是靠神通在解決,你是靠智慧在解決。那麼智慧驅使著神通,神通是工具,所以你這個人等於有很好的工具,你有上等的工具跟上等的能力,「能力、工具」並濟如虎添翼,這時候你的問題當然很容易在這一個過程就克服掉啊!所以,這一種通力並不一定是你超越六道輪迴……你人不在這個六道了之後才有,而是你這一個願力的使發時,其實就會在生活當中流露,只是說你習不習慣的問題而已,對啊!欸,你不習慣,你又會作意啊,一作意又沒了啊,對不對?那你習慣了,它就自然了啊,習慣成自然。「自然」就是你沒有感覺有這個,你本來就是這樣!    所以,那一天跟幾個同參在聊天的時候聊到一段,大家剛開始是聚精會神啊,聊到那一段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退轉?哪一段呢?當時我在分享說「協談」啦,你們很多人都來協談過嘛(師父笑),在座好像有很多,不要聽我現在又重複講了就大家退席。我說:「你知道嗎?你們來協談,我根本沒在聽你們講話!」這樣。通常我是不是說:「欸,有什麼問題啊?」對不對?那大家就回答:「啊!師父,我有一個問題。」有的還抄筆記來嘛,唸得煞是認真,也看咱們很認真在聽嘛(師父笑),結果我跟他講真相說:「我都沒有在聽吶!」對啊,我說:「聽了怕汙染了我的耳朵,耳朵一汙染就汙染了我的心,我就沒有那個清淨可以照射你了,所以我就照不乾淨你了啊,怎麼幫你協談,對不對?」然後大家這個聽一聽就……看到他們的表情都有點好像是被我糊弄了這樣。咱們沒有糊弄,對啊!    然後接下來,大家聽到就覺得更扯,他說:「那師父回答呢?」我說:「我都隨便回答!」(師父笑)我隨便答啊,對啊,隨便答。「嗯?!」他聽到就:「嗯?我們那麼誠心誠意、那麼認真、那麼重視來請求你解答我們的問題,你隨便答?!」我說:「我當然要隨便答啊,隨著你嘛,方便答嘛,對不對?我隨便答。那我又認真就又作意了啊!一作意,我答的又不準了嘛!」所以我現在……大家不錯了,現在我還會問你有什麼問題,早期認識我的同參就知道,很早期,大概十幾年前的協談嘛,有時候從門口一走進來,走走走……走到位子坐下來,我已經講完了,他才要開口講話:「阿……」這樣(學員笑)。我要講話啊,他一直走,我一直講講講講,他也在聽嘛,一坐下來,我說:「有什麼問題?」「呃……師父都講完了!」這樣,講完了。「好啊!」咱們也不好意思講完了馬上就:「請離席」嘛,對不對,「來!喝茶、喝茶。」這時候就輕鬆一下,以前是這樣。    當然,這更早以前是在門口一踏進來,我才說一句話,他就:「呃!」(註:師父模仿一臉驚訝的樣子),就楞在那邊了,一句話而已啊,大概四個字。那一天也有遇到嘛,波芽就有親眼看到啊,有一個廚師,人家是要講他的問題,咱們也是啊,就:「欸,什麼問題?」對不對,我那時候講「龍困淺灘」,他就:「嗯……」楞在那邊了,一句話就把他全部的問題都講完了嘛,解答也解答完了,狀態也講完了。然後呢?他一隻腳踏進來,倒是要抽腿還是要進來(學員笑),對不對?「來來,進來、進來、進來!」咱們當然還是要很人情世故地問他:「有什麼問題啊?」(師父笑)他說:「師父,你已經講完了,那個心揪到了!」解決了啊!    所以,佛法的妙用是在這一邊,你只要長時……如神秀講的嘛――「時時勤拂拭」。當然,這時候我們是方便說,你不時,你惹塵埃。那當然,本來無一物嘛,何處有塵埃,對不對?可是這個對世間人又太高妙,所以我們講原因層,我們在薄地凡夫的狀態裡面,「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還是有它的導引式的重要,那你只做這一件事情,心如明鏡,只是反照而已。那反照有時差嗎?沒有時差吶!我剛剛講那個鏡子,比如說鏡子在那邊(註:位於 師父的左側前方),我們在側面,我們在這邊看到鏡子能看得到自己嗎?看不到自己,對不對?可是如果你是站在鏡子那邊(註:指靠近鏡子),你可以看到我被鏡子照在裡面,可是我看不到自己,對不對?所以,鏡子的照映是沒有時空的,這一個鏡子當然前提是舉例,舉例你們的自性清淨心的顯照是沒有時空的問題的。所以,他要不要踏進來?不用啊!    這邊我看到欣欣,好像之前第一次去那個「拈花灣」的時候,在內地嘛,欣欣的媽媽有來,然後那一次就在聊啊,聊聊……聊到一半就講到她……弟弟嗎?是吧?(註:欣欣師姐點頭回應)弟弟,那她媽媽才講:「我那個兒子啊……」我說:「哦!」就接下來講:「你那個兒子就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喔,他要注意什麼、什麼、什麼……」就講完了,然後她媽媽就楞在那邊。後來離開了,欣欣就說:「怎麼比我還瞭解我弟弟?」可是至今咱們還不知道她弟弟叫什麼名字。那時候也很沒良心,要問人家也不告訴我名字。    所以你看,要不要如算命仙的參數?你連名字、參數都不用。那這個是什麼東西?這個是諸位的本能,剛剛講的那個,本能!之所以是諸位的本能,為什麼我們現在多數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煩惱重!或者是這樣講,如果你要達到剛剛那個境界的話,這時候我要改詞了,因為我們「有煩惱」,不是「煩惱重」,你只要有一點點煩惱,你就沒辦法這麼透澈。好,那你煩惱重當然就更通不了,對不對?那煩惱輕就智慧長嘛,所以那是一種智慧的作用力。    你們這時候理解「智慧」兩個字就不能是以前那一種思考喔,「那個人好有智慧哦,他現在正在研究一個什麼什麼什麼……等等,他終於研究出什麼,好有智慧!」他只要是從研究的過程出來的,那個就不叫智慧,那個叫做經驗值,是思考來的,他這一種是以所謂的執著、分別的力道而矇對了。那有另外一種不一樣,他的過程是思考,可是他思考到最後是:「算了!」對不對,思考到腦神經衰弱了啊,終於從腦神經衰弱、睡不著體會到:「不要再思考了!」(學員笑),思考很苦,對不對?他放下,那時候清淨,嘣~智慧顯露,他又明白很多事情啊,於是他可以發明很多東西。所以,生命的狀態是這樣。    所以,讀書跟修行畢竟是兩回事,那有機緣契及到佛法……,我們也從小就有機緣讀書,養成了讀書人的習慣,那麼我們要保留讀書人的什麼?認真,可是不要去延續讀書人的執著,這時候這個「認真」就是一種隨便、一種方便。那我們現在人講「隨便」就是好像不在意、不重視我,對不對?我們要那麼讓人家重視幹什麼呢?對不對?你被人家重視,你就壓力大,告訴你,你負擔就多。    所以咱們常常說請諸位不要太重視我,對不對?對啊,要不然去路邊攤吃個麵,「欸~弘聖師父?」過來就……(師父、學員笑)「弘聖師嗎?」「對,是是是!」(師父、學員笑)對啊,「要不然坐下來吃一碗」,「你怎麼吃麵?」「嗯?麵不能吃?!」(學員大笑)對不對,他以為弘聖師一定要吃法國大餐嗎?「你怎麼吃〔切仔擔〕(台語:擔仔麵)?」那……就是這樣,很奇怪啊!「我昨天還吃麵線糊了。」(師父、學員笑),就是小吃隨便吃一吃就好了。我說:「我有吃已經不錯了吶!」對不對,一級比一級,我們有吃,不錯了,對啊,我們常常也都餓肚子。沒有,沒餓肚子啦,這是形容,常常沒吃也沒餓肚子啦,這個要大家去體會。    所以,學習佛法要在生活當中秉持六祖惠能祖師勉勵我們的那四句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然而你在生活當中雖然說「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可是你也不要只是執著在「世」這一個概念,而是在所謂的「覓菩提」這一個部分。那麼離世覓不了菩提,於世你也覓不了菩提,因為菩提本然如是,你一旦有一個「覓」的概念,你就沒有。那個「沒有」是一個形容,那個「沒有」是你被覆蓋,你遺忘它了,而不是它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放下,你本來就是!    那「放下」這一個詞又特別難懂,放下又跟「隨緣」常常扯上關係,那這時候一即一切的概念,隨緣即是放下、放下即是隨緣。那麼「隨緣」我們常常又變成消極,又變成諸事不管,對不對?這又不是隨緣,所謂「隨緣」,用世間話講就是「該」!「你應該要去怎麼樣,你就要去怎麼樣」這個叫做隨緣。所以你應該要去跟人家講一句話,你就要去,你不應該去講,你就不要去。那如果你隨緣的角度依現在訛化的都會是「啊!我們不用去跟他講啦,隨緣就好了。」對不對?尤其是修法,「啊!我們不用去啦,隨緣就好了啦,老師又沒有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隨緣就好了。」只聞來學、不聞往教啊,那你永遠隨吧!對不對?隨哪一種緣的問題啊!    所以,隨緣是「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換言之,隨緣又有另外一個名詞,是你們常常在學的,叫做不執著,不執著就是隨緣。然而我們現在的人都選一樣來執著,隨緣執著也不對,不隨緣執著也不對,所以你只要有執著,你那個隨緣就不叫隨緣,你只要執著,那個不隨緣還真不隨緣。因此,不執著、不分別、到極處不妄想,那是真正的隨緣,真正的隨緣也是真正的放下,於是你就真正的「得無所得」。為什麼稱「無所得」?這個概念是因為你本然有,它不是你得到的,你本來就是這樣。可是它那個「本來有」又不是以「有」的概念來存在,因為我們眾生依「有」的有,就又一個「無」的對應,所以它就以一個「空」的概念來講。    那你看,「空」在現在這個時代也麻煩,「空」你又加個「無」,對不對?加個「無」,你又自己要延伸一個「有」,現在再來要……,沒完沒了。所以,我們理解到「空」,「空!」就好了,對啊!那勉強叫個「靈」,對不對?空而靈驗,而不是空而死寂、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的生命本體的真性本然如是,它既非精神亦非物質,也非大自然法則,可是偏偏精神、物質跟大自然法則、因果理路統統依附著它而起用,因此我們就在這一個起用的世界裡面迷失。一旦你「執迷」卸除,你覺悟過來,你又回歸這個起用的本體,所以那時候是生命真正的主人,你就能夠契及到什麼叫做生命的核心,而那一個原點可以發展無盡,那一個無盡一發展過後又匯歸那個原點,所以剎那生滅,所以告訴你本不生滅。    因此,這一個生命的真常狀態我們得要從不斷地體察、體會,所謂的「聞思修」,接觸到了你就要明白,明白的同時你就在做,而不是用一種次第法的概念:「聞~聽到了,就要開始思考,開始思考了之後就知道怎麼修了」,不是這樣,這是世間人經驗值的解讀。那聞思修本來是聞嘛,就是去touch,這樣子輕輕觸碰一下,(師父笑說)最近聽說很多人在學英文,所以我們也要講個英文,對不對?touch 到了,接觸到了啊,以一個「聞」來代表。聞啦、觀啦、色、聲、香、味、觸啊,這一些概念出來了,你就明白它。所以你知道你為什麼就明白它?因為你沒有執著,你只是「受」跟「應」而已,接受到跟反應而已,所以那是一種純直覺的運作。    佛家的這一個用「念」的概念不是思考,而是純直覺,所以純直覺就是保持在初念,可是前提是你要不斷訓練清淨。那你說:「我也是直覺啊,可是為什麼我的直覺老是錯誤?」對不對?久了之後,「我也有第六感啊,可是我的第六感老是錯誤」,對啊,比不上人家的第七感啊,是這樣。所以,這個清淨的起用它是純直覺,那它是一個初念,於顯應出去時你當然可以豁然開朗,豁然開朗叫做「思」,所以就明白了,一接觸就明白。這個經驗應該許多人都有嘛,常常有時候一個事情老想不通,然後某一天接觸什麼就「啊!」突然有一個意會,那當意會的時候,你自己也形容不出來了,對不對?那一種叫做悟處,有所悟處。所以,接觸就明白,那明白,他不會……,如果只有停留在明白,那叫讀書人,修行人他還加個「修」,所以他明白的同時,他到位也做到了,是這一個概念。    所以,有從事一些藝術創作的,他也許都會有這一種經驗值,當然,你如果是太執著的,你還是不會有。那是在你的過程當中~執著的過程當中,突然在那一個剎那覺得「執著」很累,突然沒執著,你那時候會有這一種味道。所以這種東西都不是你死讀書可以得到,當然,教下也可以是用一種不斷研讀經教的方式而契及,可是它都有一個「不斷」。那這一個過程絕對不是你不斷研讀經教、不斷在思考經教的問題,而它只告訴你不斷研讀經教,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麼只管接觸、只管長時薰修,接下來結果是隨時間自然成就的。    那那一個時間的同、異也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性的不同,既然是根性有所不同,我們成功的時間點固然是不同,這個叫做真平等。可是呢,這個真平等的果報又更平等,因為不管你是什麼時候開悟,你開悟都一樣,統統一樣,所以開悟之後的人不會比「你先開悟,我慢開悟」,不會比這個,會比這個的表示他沒開悟。「四河入海,無復河名」,是這個意思,你不管是溪、江還是河,只要都流到大海,它都是海水了,都叫做海,它已經沒有分別了。    所以,我們生命的真常匯歸於本體是「真誠、清淨、平等、覺」的,它是沒有對立的,所有的這些貪、瞋、癡、慢、疑、惡見是沒有的。那既然是沒有,你生活當中就不要它就好了,這是一個最快速的修行方式,它有別於很多你要按表操課的事情,(師父笑說)五點起床、……幹嘛幹嘛的,沒有這事情。換言之,你這麼懂得這樣的一個質地上的修行時,你愛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也就是說你的作息可以跟現代世間人的一種規律性毫不吻合,可是你還是過著一個很自由、很健康的日子,這是多數的人很難去想像的。那為什麼?為什麼他辦得到?因為他不染著,不染著就不會被生活的規律給牽制,就會這樣,所以你還是自在主宰的。    今天就跟諸位講到這邊,也沒什麼時間讓諸位有什麼問題,對不對?最好也不要太多「為什麼」(師父、學員笑),慢慢地看你以後能不能不要再有《十億個為什麼》的書出現了,那時候你就可以大概依經驗值、不用神通去推測到人類大概又幸福一點了,那個「為什麼」越多,代表著人類就越來越不幸福。感恩諸位啦!    學員們: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    (師父說天語)感謝諸位囉,請起!    學員們:謝謝 師父!